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1743 文-00-04
說文釋形 大徐本:
手寫字,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皆从文。(無分切)
手寫字,戫也。从彡,从文。凡彣之屬皆从彣。(無分切)
段注本:
手寫字,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皆从文。(無分切)
手寫字,戫也。从彡、文。凡彣之屬皆从彣。(無分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錯畫也。象交文。楷書寫法:上作「亠」,下作一撇、一捺,捺筆不接上橫筆。「吝」、「玟」、「紋」、「紊」、「虔」、「蚊」、「雯」等字偏旁同此。若為左、內偏旁,或置於較寬之偏旁之上,捺筆改頓,如︰「斑」、「閔」、「忞」(B01063)、「斌」(B01488)等字。
注  音 ㄨㄣˊㄨㄣˋ
漢語拼音 ㈠wén ㈡wèn
釋  義

ㄨㄣˊ

1. 線條交錯之圖案、花紋。《說文解字.文部》:「文,錯畫也。」《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2. 刺染花紋圖案。《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劉知遠出去將錢雇倩針筆匠文身,左手刺個仙女,右手刺一條搶寶青龍。」《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裡。」

3. 文字。《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書,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會想法,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東抄西襲,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印出來,人家看得佩服,就有幾位維新朋友,慕名來訪他。」

4. 文章。《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禰衡》:「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紅樓夢》第一回:「晚生也或可去充數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費一概無措,神京路遠,非賴賣字撰文即能到者。」

5. 泛指各種文書、文件。《西遊記》第三回:「只見那美猴王睡裡見兩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兒索了去,踉踉蹌蹌,直帶到一座城邊。」《儒林外史》第四○回:「蕭雲仙看了邸抄,接了上司行來的公文,只得打點收拾行李,回成都府。」

6. 具有文學方面之才能。《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野叟曝言》第五二回:「敝省有一位參戎,叫做林士豪,文武全才,也算一根擎天玉柱。」

7. 華麗有文采之外表,與「質」相對。《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於遷固,非妄譽也。」

8. 優雅、溫和。《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紅樓夢》第六五回:「奶奶這樣斯文良善人,那裡是他的對手!」

9. 微弱、不猛烈。唐.皎然〈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詩:「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佳。」

10. 禮節、儀式。《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六議劄子〉:「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11. 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12. 現象。《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三國演義》第八回:「允自幼頗習天文,夜觀乾象,漢家氣數已盡。」

13. 量詞。古代計算銅幣之單位。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又道是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14.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15. 二一四部首之一。

ㄨㄣˋ

1. 修飾。《禮記.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飾也,不裼。」《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2. 掩飾。《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清史稿.卷三七八.蘇廷魁列傳》:「今該御史請收回成命,朕非文過飾非之君,豈肯回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