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1734 |
---|---|
說文釋形 | ,雜肉也。从肉,聲。(穌旰切)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雜肉也。从肉,聲。楷書寫法:左上作兩橫、兩豎,如「共」之上半;左下从「肉」作「」,不作「月」;右半作「攴」之變形「攵」,捺之起筆不觸撇、橫。「撒」、「繖」(B03461)、「鏾」(B05445)、「霰」(B05598)等字偏旁同此。本典收「」(C04611)為罕用字。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sàn ㈡sǎn |
釋 義 | ㈠ 1. 雜肉。《說文解字.肉部》:「散,雜肉也。」 2. 分離。《漢書.卷八一.匡張孔馬傳.孔光》:「陰陽錯謬,歲比不登,天下空虛,百姓饑饉,父子分散,流離道路,以十萬數。」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當花對酒,樂罷哀餘,通滯屈伸,悲歡合散,至於疾恙窮身,悼懷惜逝,凡所對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大頭聽見這話,猶同青天裡打下了一個頂心雷,也無心去找二虎打架了。把些跟人遣散了,忙同他跑到衙門,要想找李大爺問問端的。」 3. 分佈、撒出。唐.雍陶〈美人春風怨〉詩:「偏能飄散同心蒂,無那愁眉吹不開。」《三國演義》第一○○回:「汝可回成都布散流言,說孔明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稱為帝。」 4. 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後漢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臧洪》:「命多作陷冰丸,以投於河。眾遂潰散,和亦病卒。」 5. 排遣、抒發。唐.杜甫〈落日〉詩:「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看見春光明媚,巴不得尋個事由來外邊散心耍子。」《紅樓夢》第四一回:「賈母因要帶著劉姥姥散悶,遂攜了劉姥姥至山前樹下盤桓了半晌。」 ㈡ 1. 分開、解體。宋.張先〈蘇幕遮.柳飛綿〉詞:「去塵濃,人散了。回首旗亭,漸漸紅裳小。」《紅樓夢》第五四回:「這抬炮仗的人抱怨賣炮仗的捍的不結實,沒等放就散了。」 2. 零碎、不緊湊。如:「散工」、「散沙」、「散裝」。晉.張翰〈雜詩〉三首之一:「青條若總翠,黃華如散金。」 3. 雜亂。《韓非子.大體》:「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純樸不散。」《淮南子.精神》:「精神澹然無極,不與物散,而天下自服。」 4. 不自約束。《荀子.修身》:「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唐.楊倞.注:「散,不拘檢者也。」《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蒯公愈加懶散,上京會試,只照常規,全無作興加厚之意。」 5. 閒逸。唐.韓愈〈進學解〉:「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自謂才名宜為孔明之副,嘗以職位閒散,怏怏不平,怨謗無已。」 6. 藥粉。如:「胃散」、「藥散」。《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 7. 姓。如周代有散宜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