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𢱯𢳢󲚱󲚧󲚮󲚳󲚭󲚰󲚴󲚪󲚦󲚫󲚯󲚬󲚨󲚩

說 明

正  字 A01714 手-21-24
說文釋形 「攬」《說文》作「擥」。
手寫字,撮持也。从手,監聲。(盧敢切)
字樣說明 左半作「扌」,末筆斜挑;右半作「覽」:上半右上第三筆作橫,下作「皿」之變形「罒」;下作「見」。寫法參「覽」字。
注  音 ㄌㄢˇ
漢語拼音 lǎn
釋  義

1. 持、拿。《說文解字.手部》:「擥(攬),撮持也。」唐.顏元孫《干祿字書.上聲》:「擥、攬,竝(並)上通下正。」《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范滂》:「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晉書.卷四三.列傳.王戎》:「然心不能平,在車中攬鏡自照。」宋.陸游〈獵罷夜飲示獨孤生〉詩三首之三:「欲疏萬言投魏闕,燈前攬筆涕先傾。」

2. 把持、統理。《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明史.卷二五八.吳執御列傳》:「又劾首輔周延儒攬權,其姻親陳于泰及幕客李元功等交關為奸利。」

3. 採取、摘取。《楚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漢.王逸.注:「攬,采也。」唐.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4. 引進、招納。《後漢書.卷一六.鄧寇列傳.鄧禹》:「於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晉.陸機〈辯亡論上〉:「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髮,招攬遺老,與之述業。」

5. 招來、引來。明.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鍋,是你招災攬禍。」明.汪錂《春蕪記》第一三齣:「只是命運低微,人情薄惡,覓利如大海撈針,攬禍似乾柴引火。」

6. 招徠生意。《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又有些洋人借著兜攬生意為名,不是勸他安慶城裡裝自來水,便是勸他衙門裡裝電氣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