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0218 |
---|---|
說文釋形 | 「傍」《說文》作「」。 大徐本:,近也。从人,聲。(步光切) 段注本:,近也。从人,旁聲。(步光切) |
字樣說明 | 右半作「旁」︰「亠」下兩筆上下輕觸,下「方」之橫折鉤起筆不觸上橫,寫法參「旁」字。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bàng ㈡páng ㈢bāng |
釋 義 | ㈠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說文解字.人部》:「傍,近也。」唐.柳宗元〈漁翁〉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宋.蘇東坡〈與梁左藏會飲傅國博家〉詩:「試教長笛傍耳根,一聲吹裂階前石。」 ㈡ 1. 通「旁」: ⑴ 側、邊。《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太平廣記.卷八二.呂翁》「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傍,主人蒸黃粱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⑵ 不正。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偏傍之書,死有歸殺。」 ⑶ 其他。《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傳聞而欲偉其事,錄遠而欲詳其跡,於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說,舊史所無,我書則傳,此訛濫之本源,而述遠之巨蠹也。」 ⑷ 廣泛、普遍。《墨子.尚同上》:「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 ⑸ 漢字之偏旁。《水滸傳》第二回:「後來發跡,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2. 「傍徨」:徘徊不前。同「徬徨」。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傍徨。」《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傍徨。」 3. 姓。如唐代有傍企本。 ㈢ㄅㄤ 臨近。明.凌雲翰〈夏日〉詩:「水亭傍午好迎涼,白鳥飛來玉一雙。」《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看看天色傍晚,背後喊聲起處,呂布驟提戟趕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