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1580 手-07-10
說文釋形 手寫字,拔也。从手,廷聲。(徒鼎切)
字樣說明 左半作「扌」,末筆斜挑;右半作「廷」:下「廴」共三畫;上作「手寫字」(C01601),不作「壬」,寫法參「廷」字。
注  音 ㄊㄧㄥˇ
漢語拼音 tǐng
釋  義

1. 拔出、舉起。《說文解字.手部》:「挺,拔也。」《戰國策.魏策四》:「挺劍而起。」《三國演義》第一回:「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

2. 撐直。如:「挺著脖子」。《荀子.勸學》:「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紅樓夢》第三八回:「鳳姐一挺脖子喝了。」《鏡花緣》第一九回:「只好疊著精神,穩著步兒,探著腰兒,挺著胸兒,直著頸兒,一步一趨,望前而行。」

3. 直。如:「西裝筆挺」。《集韻.上聲.迥韻》:「挺,直也。」《周禮.考工記.弓人》:「於挺臂中有柎焉。」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有一樹立岡頭,大合抱,其本挺植。」

4. 生出、生長。《呂氏春秋.仲冬紀.仲冬》:「芸始生,荔挺出。」《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列傳》:「華嶽所挺,九德純備。」

5. 前進。《宋書.卷七六.列傳.宗慤》:「愨年十四,挺身拒賊」《明史.卷一二五.列傳.徐達》:「達挺身詣德崖軍請代。」

6. 獨特、傑出。如:「英俊挺拔」。《字彙.手部》:「挺,超拔也。」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竊見鉅鹿太守會稽謝夷吾,出自東州,厥土塗泥,而英資挺特,奇偉秀出。」南朝齊.孔稚珪〈祭外兄張長史文〉:「惟君之德,高明秀挺。」《宋史.卷三三一.列傳.沈遘》:「遼字叡達,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

7. 勉強支撐。如:「挺不住」、「他病了!還是硬挺著不肯休息。」《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傅嘏》:「猶足以延期挺命於深江之外矣。」《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大家齊心合力,挺持得住了。」

8. 動搖。《呂氏春秋.仲冬紀.忠廉》:「不足以挺其心矣。」晉.傅玄〈仲秋獮田〉:「春秋時,余又雷霆挺威。」

9. 當量詞。計算條狀物或機槍數量之單位。如:「十挺機關鎗」。《南史.卷七六.隱逸列傳下.吳苞》:「蠟燭一挺,以照七尺之屍。」唐.蘇頲〈詠崑侖奴〉逸句:「指如十挺墨,耳似兩張匙。」

10. 很。如:「他人緣挺好。」、「她待人挺和氣。」、「她看起來挺高興的樣子。」《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挺長挺深的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的呢!」

11. 乾肉條,通「脡」。《儀禮.鄉飲酒禮》:「薦脯五挺。」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二.極諫》:「供侍車駕,備挺稍難。」

12. 草莖,通「莛」。漢.劉向《說苑.卷一一.善說》:「建天下之鳴鐘,而撞之以挺。」

13. 棍棒,通「梃」。《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陳、吳奮其白挺。」《周書.卷一八.列傳.王羆》:「持一白挺,大呼而出。」



⇒「梃」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