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1532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从旁持曰披。从手,皮聲。(敷羈切) 段注本:,从旁持曰披。从手,皮聲。(敷羈切) |
字樣說明 | 左半作「扌」,末筆斜挑;右半作「皮」 :中豎與下「又」相接;「又」之橫撇與捺,相接封口,寫法參「皮」字。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pī ㈡(又音)pēi |
釋 義 | ㈠ㄆㄧ 1. 古喪具之一,用在柩車兩旁牽挽之帛。《說文解字.手部》:「披,从旁持曰披。」《儀禮.既夕禮》:「執披者旁四人。」 2. 分開、拆裂。《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 3. 剖開、揭露。《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臣乘願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惻怛之心於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四回:「一紙私函將意去,五中深慮向君披。」 4. 打開、翻開。《舊唐書.卷一六七.列傳.段文昌》:「成式字柯古,以蔭入官,為祕書省校書郎。研精苦學,祕閣書籍,披閱皆遍。」唐.韓愈〈進學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5. 分散、散開。晉.潘岳〈西征賦〉:「或披髮左衽,奮迅泥滓;或從容傅會,望表如裡。」《明史.卷一.太祖本紀一》:「羽翼既披,平江勢孤,立破矣。」 6. 將衣物搭於肩背。三國魏.曹丕〈雜詩〉二首之一:「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三國演義》第三八回:「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㈡ㄆㄟ,ㄆㄧ之又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