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𢧢󲊵󲊳

說 明

正  字 A01478 戈-08-12
說文釋形

「戟」《說文》作「𢧢」。
大徐本:手寫字,有枝兵也。从戈、倝。《周禮》𢧢(戟),長丈六尺。讀若棘。臣鉉等曰:「倝非聲,義當从󷯶省,幹,枝也。」(訖逆切)
段注本:手寫字,有枝兵也。从戈,󷯶省。《周禮》𢧢(戟),長丈六尺。(紀逆切)

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有枝兵也。从戈,榦省。楷書寫法:左半上下作雙「十」,中作「日」,與「卓」不同;右半上省去篆形「手寫字」。「撠」(B01414)、「橶」(B01844)等字偏旁同此。
注  音 ㄐㄧˇ
漢語拼音
釋  義

武器名。外型結合戈與矛,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安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南北朝後漸被槍取代,轉而為儀仗、衛門用器物。《說文解字.戈部》:「戟,有枝兵也。《周禮》:『戟長丈六尺。』」《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孫武》:「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三國演義》第五回:「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鎚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