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A01296-046-1A01296-040󱹻󱹾𢕒𡕴A01296-020󱹴󱹬󱹯󱹮󱹰󱹷󱹱󱹸󱹲󱹼󱹭𢕛󱹹󱹵󱹺󱹶𢕶󱹳󱹽󱹫

說 明

正  字 A01296 彳-09-12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往來也。从彳,手寫字聲。(房六切)
段注本:手寫字,往來也。从彳,手寫字聲。(房六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往來也。从彳,复聲。楷書寫法:右半作「复」:下从「夊」(ㄙㄨㄟ),末捺筆起筆須出頭,寫法參「复」(B00605)字。「愎」、「腹」、「複」、「馥」等字偏旁同此。「履」字寫法亦參此。按:此字具「往而仍來」之義,故「恢復」、「康復」、「回復」、「收復」等詞宜用此字。又此字與「複」、「覆」義近而混,或通,今〈法律統一用字表〉,「覆核」、「復查」、「複驗」三分,各見用途。
注  音 ㄈㄨˋ
漢語拼音
釋  義

1. 返、還。《說文解字.彳部》:「󱹭(復),往來也。」《爾雅.釋言》:「復,返也。」《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

2. 還原,再回到原來的樣子。如:「恢復」、「康復」、「回復」、「收復」。《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三去相,三復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

3. 回報,多指仇恨而言。如:「報復」、「復仇」。《左傳.定公四年》:「(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晉.杜預.注:「復,報也。」《西遊記》第九回:「父母之仇,不能報復,何以為人?」

4. 免再徭役或賦稅。《墨子.號令》:「男女老小,先分守者,人賜錢千,復之三歲。」《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唐.顏師古.注:「復者,除其賦役也。」

5. 實踐。《論語.學而》:「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宋.朱熹.集注:「復,踐言也。」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下以復吾平生之志。」

6.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機運循環之象。

7. 再、又。如:「去而復返」、「舊病復發」、「死灰復燃」。唐.李白〈將進酒〉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六十種曲本.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二二齣》:「此婦今雖放回,恐其舊念復萌,為害不小。」

8. 助詞。有補充或調整音節的作用。《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9. 姓。如元代有復見心。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