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1261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行丸也。从弓,單聲。,彈或从弓持丸。(徒案切) 段注本:,行丸也。从弓,單聲。,或說彈,从弓持丸如此。(徒案切) |
字樣說明 | 右半作「單」:「」上作「吅」,从雙「口」,寫法參「單」字。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dàn ㈡tán |
釋 義 | ㈠ 1. 彈弓藉彈力發射出之圓形丸狀物。《說文解字.弓部》:「彈,行丸也。」南朝陳.徐陵〈紫騮馬〉詩:「角弓連兩兔,珠彈落雙鴻。」 2. 彈弓。《戰國策.楚策四》:「左挾彈,右攝丸。」漢.劉向《說苑.卷一一.善說》:「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 3. 內裝火藥,具殺傷力與毀滅性之爆炸物。如:「子彈」、「手榴彈」。 4. 鳥類、爬蟲類等帶有硬殼之卵。同「蛋」。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麻雀抱鵝彈,木伴哥生娃娃。」 ㈡ 1. 發射。《左傳.宣公二年》:「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呂氏春秋.仲春季.貴生》:「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 2. 敲擊。《戰國策.齊策四》:「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3. 撥弄樂器。唐.劉長卿〈聽彈琴〉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晉.陶淵明〈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詩:「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 4. 以指撥動使某物掉落。《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奩戲。文帝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 5. 撥動天平準星,以稱重。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拏來上天平彈著。少少少,你這銀子則十四兩。」 6. 糾劾、檢舉。《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方進)十餘年間至宰相,據法以彈鹹等,皆罷退之。」《宋書.卷八七.列傳.蕭惠開》:「偃任遇甚隆,惠開不為之屈,偃怒,使門下推彈之。」 7. 鬆、緊或伸縮東西,使產生力量。如:「彈棉花」、「彈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