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 A04566-001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diān |
研 訂 者 | 曾榮汾 |
內 容 | 「顚」為「顛」之異體。《說文解字.頁部》:「,頂也。從頁真聲。」依篆形隸定當作「顚」,《字鑑.平聲.先韻》之字頭即作「顚」。今教育部標準字體,取「顛」為正,故可取「顚」為異。凡從真之字,多見如此之變化。 |
異 體 字 | A04566-002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diān |
研 訂 者 | 曾榮汾 |
內 容 | 「」為「顛」之異體。「顛」之小篆作「」,隸定後為「顚」。凡從「眞」形,或變為「眞」,下折筆改橫,中「目」下靠,寫法猶如「具」。因此,「顛」亦可作「」,《廣韻.平聲.先韻》所收之字頭即如此,可以為證。今教育部標準字體取「顛」為正,自可收「」為異體。 |
異 體 字 | A04566-003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diān |
研 訂 者 | 曾榮汾 |
內 容 | 「」為「顛」之異體。「顛」之小篆作「」,《說文解字.頁部》云:「顛,頂也。從頁真聲。」文獻上或見作「」者,從二真,《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淤泥寺心經幢〉「顛」即作「」,引〈唐圭禪師碑〉作「」,皆從二「真」。《字鑑.平聲.先韻》:「俗作非是。」《六書正譌.平聲.先仙韻》:「別作巔,並非。」亦可為證。究其字原,《古文四聲韻.平聲.先韻》引〈崔希裕.纂古〉,已見「」形,即從二真,然則,「」形由來已久。今標準字體取「顛」為正,取「」為異自可。他如從真之不同變形,如:「」、「」、「」皆同。 |
異 體 字 | A04566-004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diān |
研 訂 者 | 曾榮汾 |
內 容 | 「顛」之小篆作「」,《說文解字.頁部》云:「顛,頂也。從頁真聲。」文獻上或見作「」者,從二真,《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淤泥寺心經幢〉「顛」即作「」,引〈唐圭禪師碑〉作「」,皆從二「真」。《字彙.八部》:「,與顛同。」究其字原,《古文四聲韻.平聲.先韻》引〈崔希裕.纂古〉,已見「」形,即從二真,然則,「」形由來已久。今標準字體取「顛」為正,取「」為異自可。 |
異 體 字 | A04566-005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diān |
研 訂 者 | 曾榮汾 |
內 容 | 「顛」之小篆作「」,《說文解字.頁部》云:「顛,頂也。從頁真聲。」文獻上或見作「」者,從二真,《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淤泥寺心經幢〉「顛」即作「」,引〈唐圭禪師碑〉作「」,皆從二「真」。《康熙字典.八部》:「:《廣韻》:『顛或作。』」《六書正譌.平聲.先仙韻》:「別作巔,並非。」亦可為證。究其字原,《古文四聲韻.平聲.先韻》引〈崔希裕.纂古〉,已見「」形,即從二真,然則,「」形由來已久。今標準字體取「顛」為正,取「」為異自可。 |
異 體 字 | A04566-006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diān |
研 訂 者 | 曾榮汾 |
內 容 | 「」為「顛」之異體。「顛」之小篆作「」,《說文解字.頁部》云:「顛,頂也。從頁真聲。」文獻上或見從二真者,《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顛字》引〈唐淤泥寺心經幢〉「顛」即作「」,引〈唐圭禪師碑〉作「」,皆是。《字鑑.平聲.先韻》:「俗作非是。」《六書正譌.平聲.先仙韻》:「別作巔,並非。」亦可為證。究其字原,《古文四聲韻.平聲.先韻》引〈崔希裕.纂古〉,已見「」形,即從二真,然則,「」形由來已久。今標準字體取「顛」為正,取「」為異自可。 |
異 體 字 | A04566-007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diān |
研 訂 者 | 曾榮汾 |
內 容 | 「顛」之小篆作「」,隸定之形當作「顚」,然從「眞」之形或作「眞」,中「目」下靠,《經典文字辨證書.頁部》:「:正。」即收此形。今教育部標準字體以「顛」為正,自可收「」為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