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𣐁A00347-004-1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0347-001 刀-07-09
注  音 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季旭昇
內  容

手寫字」為「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刀部》:「手寫字: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從刀朿、朿亦聲。」其異體或作「手寫字」,蓋此字於隸書中或作手寫字,見《隸辨.去聲.寘韻》引〈郭仲奇碑〉,「朿」與「夾」形近致訛耳。《字鑑.去聲.寘韻》:「刺:七賜切。《說文》:『直傷也。』又七迹切,從刀、從芒朿之朿,與剌字不同。剌音辣,從束縛之束。俗作手寫字。」《字彙.刀部》亦云:「手寫字:與刺同。針手寫字也。見《釋典》。」據此,其為「刺」之異體,無可疑也。

異 體 字 A00347-002 𣐁 木-04-08
注  音 ˋˋ
漢語拼音 ㈠cì ㈡cì
研 訂 者 季旭昇
內  容

手寫字」為「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刀部》:「手寫字: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從刀朿、朿亦聲。」按:此刺字之本義。另外,「刺」字尚有二義:一、針刺也,見《龍龕手鏡.刀部》:「刾:七亦反。刺穿也。又七賜反,針刺也。」二、芒刺也,即「朿」之俗字,《佩觿.卷下》:「刺剌:上七賜翻,芒刺;又千亦翻,鍼刺。」據此,「刺」之別一義為「朿」,芒刺也,而「朿」之異體或作「手寫字」,《四聲篇海.木部》則云:「手寫字:七賜反,木芒也,今作刺。」據此,其為「刺」之部分異體,即「芒刺」義之異體,無可疑也。

⇒「朿」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347-003 刀-07-09
注  音 ˋ #⑴ㄌㄚˊㄌㄚˋ
漢語拼音 cì #⑴lá ⑵là
研 訂 者 季旭昇
內  容

「剌」為「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刀部》:「手寫字: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從刀朿、朿亦聲。」按:此刺字之本義。另外,「刺」字尚有二義:一、針刺也,見《龍龕手鏡.刀部》:「刾:七亦反。刺穿也。又七賜反,針刺也。」二、芒刺也,即「朿」之俗字,《佩觿.卷下》:「刺剌:上七賜翻,芒刺;又千亦翻,鍼刺。」其異體或作「剌」,見《龍龕手鏡.木部》:「剌:盧達反,僻也。又七賜反。刾:七亦反。刺穿也。又七賜反,針刺也。」是《龍龕手鏡》音「七賜反」之「剌」字即「刺」之異體之「刾」字也。《玉篇.刀部》亦云:「剌:目利切,殺也。七亦切,針刺。」據此,其為「刺」之部分異體,即「針刺」義之異體,無可疑也。

#「剌」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0347-004 󰞇 刀-06-08
注  音 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季旭昇
內  容

「刾」為「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刀部》:「手寫字: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從刀朿、朿亦聲。」字於隸書中或作手寫字,見《隸辨.去聲.寘韻》引〈魏上尊號奏領揚州刺史碑〉,「朿」與「手寫字(夾)」形近致訛耳。《廣韻.去聲.寘韻》:「刺:針刺。《爾雅》曰:『刺殺也。』《釋名》曰:『書姓名於奏白曰刺。』漢武帝初置部刺史,掌奉詔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為刺史。七賜切,又七亦切。刾:俗。」據此,其為「刺」之異體,無可疑也。

異 體 字 A00347-004-1 A00347-004-1 艸-08-11
注  音 ˋˋ
漢語拼音 cì #cì
研 訂 者 季旭昇
內  容

手寫字」為「刺」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刀部》:「手寫字: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從刀朿、朿亦聲。」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按:《方言》祇作刺,即從艸,亦當與茦篆相屬。恐後人增之。」據段注意,「手寫字」字當為「刺」之異體。《經典文字辨證書.刀部》:「刺正手寫字手寫字別:《爾雅》『刺』,陸德明曰:本又作手寫字。」據此,「手寫字」為「刺」之別體,可信。

◎「手寫字」,今標準字體作「莿」。

#「莿」另兼正字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