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 A01956-001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ǎo |
研 訂 者 | 季旭昇 |
內 容 | 「」為「棗」之異體。《說文解字.朿部》:「,羊棗也。從重朿。」唯「棗」之甲骨文作「」、金文作「」。《偏類碑別字.木部》引〈魏始平文貞公國太妃盧氏墓誌〉省作「」。《字彙補》作,以為古文「棗」字,顯係由《盧氏墓誌》訛變而來。故「」可為「棗」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1956-002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ǎo |
研 訂 者 | 季旭昇 |
內 容 | 「」為「棗」之異體。《說文解字.朿部》:「,羊棗也。從重朿。」《宋元以來俗字譜.木部》「棗」之異體或作「」,印刷體下端拉平則成「」,見《異體字手冊.八畫》、《中文大辭典.二部》。故「」可為「棗」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1956-003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ǎo |
研 訂 者 | 季旭昇 |
內 容 | 「」為「棗」之異體。《說文解字.朿部》:「,羊棗也。從重朿。」字見於《偏類碑別字.木部》引〈唐魏州司法參軍元素墓誌〉作「」,訛為從重「束」。《龍龕手鏡.木部》作「」,從重「束」而稍訛。《龍龕手鏡.木部》收有「」字,注以為「」之俗體。二形當皆係從重「束」演變而來之俗體。故「」可為「棗」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1956-004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ǎo |
研 訂 者 | 季旭昇 |
內 容 | 「」為「棗」之異體。《說文解字.朿部》:「,羊棗也。從重朿。」周代金文、戰國文字凡遇重文多以「」代替,故「棗」之俗字或入「」,見《宋元以來俗字譜.木部》。故「」可為「棗」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1956-004-1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ǎo |
研 訂 者 | 金周生 |
內 容 | 「」為「棗」之異體。棗,《說文解字.朿部》:「,羊棗也。從重朿。」《龍龕手鑑.雜部》收「」字,注云:「音。」同書「來」部「」下云:「俗、音早,正作棗字。」按:「」為「棗」之篆文隸定別體,文獻中雖僅言其音「棗」,實亦為「棗」之異體字。 |
異 體 字 | A01956-011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zǎo |
研 訂 者 | 曾榮汾 |
內 容 | 「」為「棗」之異體。棗之篆文作,《說文解字.朿部》云:「棗,羊棗也。從重朿。」楷化為棗,今取為正字。然文獻上亦然變異作「」,改從二來。《四聲篇海.來部》棗字即收此形,云:「,音早。正作棗字。」蓋以形近衍訛之故。「來」字異體有作「」者,故「」亦可作「」,《四聲篇海.朿部》云:「棗:二。子老切。果名也。」即收「」形。據此,則「」亦「棗」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1956-013 |
---|---|
注 音 | ㈡ |
漢語拼音 | ㈡zǎo ㈠jí |
研 訂 者 | 曾榮汾 |
內 容 | ㈡ 「棗」之小篆,據《說文解字.朿部》云「,羊棗也。從重朿。」楷化作「棗」。所從之「朿」,據《說文解字.朿部》云:「,木芒也。象形。」與「束縛」之「束」有別。「束」之小篆作「」,從口木,中間作口,「朿」則不對口。而因「朿」、「束」二形十分相似,「束」又較「朿」常用,故「朿」形易混如「束」形。「棗」遂有作「」者。《玉篇.朿部》收「棗」字,字形即作「」,變易成二束。文獻有據,收為「棗」之異體可也。 ㈠ ⇒「棘」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