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 A00220-001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備」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慎也。從人聲。平祕切。,古文備。」按「」,《金文編.卷八》引〈洹子孟姜壺〉作「」,《古文字類編.備字》引〈春秋齊侯壺〉作「」,《玉篇.人部.備字》:「備,皮祕切,預也。,古文。」《集韻.去聲.至韻》、《類篇.人部》、《四聲篇海.人部》並同。然則「」為「備」之異體可以定矣。 |
異 體 字 | A00220-002-1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備」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慎也。從人,聲。」《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引〈北魏張猛龍碑〉、〈唐虞書夫子廟堂碑〉作「」,《玉篇.人部》以為「」乃「備」之俗字。《增廣字學舉隅.卷二.古文字略》「」同「備」,作「」者非。是則「」為「」之訛,而「」與「備」同,故「」亦為「備」之異體可知矣。是以《彙音寶鑑.居下去聲》、《宋元以來俗字譜.人部》並云「」同「備」。 |
異 體 字 | A00220-003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備」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五經文字.用部》云:「、,上說文從從用。,己力反。下經典相承隸省。」是則「」為「」之省。蓋「」省為橫作「」。「」楷作「備」,「」為「」之省,則「」為「備」之異體,可無疑議。 |
異 體 字 | A00220-004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備」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五經文字.用部》云:「,說文從從用。」《字彙.人部》云:「,即備字。說文從用,苟省。隸作備。」《正字通.人部》亦云:「,備本字。」是知「」字是承篆文而來,乃「備」之本字,今則「備」字為正體,而「」為異體矣。 |
異 體 字 | A00220-005 |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bèi ㈡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㈠ 「」為「備」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平祕切。」《字彙補.爿部》云:「,六書統:與備同。」《康熙字典.爿部》、《中文大辭典.爿部》、《漢語大字典.爿部》並承其說。按《玉篇.疒部》:「,匹備切,氣滿也。」《廣韻.去聲.至韻》、《集韻.去聲.至韻》、《類篇.疒部》、《四聲篇海.疒部》說並同。按六書統但作「」,云:「平祕切,滿也,聲。」未有作「」者。然依《字彙補》引六書統之說,則「」仍為「備」之異體。音 ㈡ ⇒「㿙」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0220-006 |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bèi ㈡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㈠ 「」為「備」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古文備。平祕切。」又《說文解字.用部》:「,具也。從用,苟省。平祕切。」,《玉篇零卷.用部》作「」,云:「皮秘反。說文:,具也。從用,苟省聲也。今為字,在人部。」《四聲篇海.部》:「,平秘切。」《字彙補.用部》云:「,與備同。」《中文大辭典.用部》《漢語大字典.乙部》等,並承字彙補之說。按說文字下段注云:「具,供置也。人部曰:備,慎也。然則防備字當作備;全具字當作。義同而略有區別,今則專用備而廢矣。」依《玉篇零卷》、《字彙補》及段氏之說,可知之本字已廢,而成為備之異體矣。又「」字,《隸辨.去聲.志韻》引〈孔龢碑〉作「」,〈無極山碑〉作「」,其偏旁或作「」,或作「」。且古文作「」,其右上作「夊」。是則玉篇零卷「」字書作「」,或隸之訛變,或受古文「」之影響。至於「」,則又「」之變體,故「」為「備」之異體,應勿庸疑矣。 ㈡ ⇒「𤰈」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0220-007 |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bèi ㈡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㈠ 「」為「備」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又《說文解字.用部》:「,具也。從用,苟省。」段注云:「具,供置也。人部曰:,慎也。然則防當作;全具字當作。義同而略有區別,今則專用而廢矣。」是則為之異體可知矣。 ,《玉篇.用部》作「」,云:「皮秘切,具也。今作備。」之作,蓋隸變之後,誤「卝」為「艹」,改「勹」為「𠂇」,「」遂書作「」矣。《集韻.去聲.至韻》:「、,平秘切,說文:具也。隸作,通作。」字又將「艹」頭復原為「卝」頭。《康熙字典.艸部》引作「」,云:「集韻:備古作。」又將「卝」頭訛為「艹」矣。然則「」為「」之訛變,「」既可為「備」之異體,「」自亦可作為「備」之異體矣。 ㈡ ⇒「𤰈」之異體。 |
異 體 字 | A00220-008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備」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古文。」《玉篇.人部.備字》:「備,皮祕切,預也。,同上,俗。」《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引〈唐大泉寺三門記〉亦作「」,《干祿字書.去聲》云:「,上俗中通下正。」《四聲篇海.人部》云:「,音備,義同。」《字彙.人部》、《正字通.人部》並云:「,俗字。」是則「」為「備」之異體可知矣。 按《隸辨.去聲.至韻》引〈孔龢碑〉作「」,是乃簡化「」之「」為「」,〈景北海碑〉又簡化為上下連筆作「」,〈無極山碑〉又點撇連筆作「」,至〈北魏張猛龍碑〉(見《金石文字辨異.寘韻》),又訛為「」,〈唐大泉寺三門記〉(見《碑別字新編.十二畫》)乃變「攵」為「夊」而作「」,是其演變有跡可循。又古文備作「」,其左偏旁與右上方正作「」,抑或受其影響亦未可知。 |
異 體 字 | A00220-009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備」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古文。」《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備字》引〈唐李輔光墓志〉作「」;《干祿字書.去聲》云:「,上俗中通下正。」是則「」為「備」之異體可知矣。 按《隸辨.去聲.至韻》引〈孔龢碑〉作「」,是乃「」之簡化,變「」為「」,〈景北海碑〉又簡化為上下連筆作「」,〈無極山碑〉又點撇連筆遂作「」。至〈唐李輔光碑〉乃添撇筆作「」,是其演變之跡。但古文備作「」,抑或受古文「」之影響,亦未可知。 |
異 體 字 | A00220-010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備」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干祿字書.去聲》云:「,上俗中通下正。」《類篇.人部》:「,平秘切,說文:慎也。古作。」按「」字乃變「」字之「卝」頭為「」,變「勹」為「」,然則「」為「」之另一寫法,視之為「備」之異體,亦無不可矣。 |
異 體 字 | A00220-012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備」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古文。」《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備字》引〈唐碧落碑〉作「」。按之古文隸變後作「」。如《玉篇.人部》、《集韻.去聲.至韻》、《類篇.人部》等是。今作「」者,蓋又「」之訛變,視為古文「」之訛體可也。是則「」為「備」之異體可斷定矣。 |
異 體 字 | A00220-013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為「備」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云:「,慎也。從人、聲。,古文。」《四聲篇海.人部》既收有「」,又收有「」字云:「,音備,古文。」按「」乃「」之古文,而「」又古文「」之訛變。是則作為「備」之異體,可勿議矣。 |
異 體 字 | A00220-013-2 |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bèi ㈡bèi |
研 訂 者 | 李鍌 |
內 容 | ㈠ 「」為「備」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慎也。從人,聲。平祕切。」《玉篇.用部》:「,皮祕切,具也。今作備。」顧氏補刊本《集韻.去聲.至韻》:「、,平祕切。《說文》具也。隸作,通作備。」《四聲篇海.用部》:「,皮祕切,具也。今作備。」《彙音寶鑑.居下去聲》:「,具也。同備。」按今「具」字皆作「備」,罕作「」者,依以上各家之說,則「」可為「備」之異體矣。 ㈡ ⇒「𤰈」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