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4531 音-02-11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樂竟為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諸良切)
段注本:手寫字,樂竟為一章。从音、十。十,數之終也。(諸良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樂竟為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楷書寫法:上半作「音」,「立」之中間兩筆輕觸上下橫;下半之「十」上接於「日」。「幛」、「彰」、「樟」、「漳」、「獐」、「璋」、「瘴」、「蟑」、「障」等字偏旁同此。按:此字篆文从音从十,故歸「音部」。
注  音 ㄓㄤ
漢語拼音 zhāng
釋  義

1. 一首或一節樂曲。《說文解字.音部》:「章,樂竟為一章。」清.段玉裁.注:「歌所止曰章。」

2. 成篇之文字。如:「文章」、「下筆成章」。《廣韻.平聲.陽韻》:「章,篇章。」《漢書.卷一○○.敘傳下》:「篇章博舉,通于上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宋.蘇軾〈黃州再祭文與可文〉:「藝學之多,蔚如秋蕡。脫口成章,粲莫可耘。」

3.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之文書。漢.蔡邕《獨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三國演義》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4. 文采、花彩。《玉篇.音部》:「章,采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 表揚、顯揚。《玉篇.音部》:「章,明也。」《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漢書.卷六.武帝紀.贊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6.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漢書.卷二三.刑法志》:「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漢書.卷一○○.敘傳下》:「國之誕章,博載其路。」

7.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如有釁故,自當極其刑誅。豈有伏罪懼考,反求遷轉,更相放效,臧否無章?先帝舊典,未嘗有此。」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8. 印信。如:「私章」、「圖章」。《宋史.卷一三八.樂志十三》:「寶章煌煌,導以笙磬。還燕慈寧,邦家徯慶。」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俺這裡都是些紫綬金章官位,那裡發付你個綠袍槐簡的鍾馗。」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五.三朝典禮之臣紀略》:「馮號雙林,篤好琴書,雅歌投壺,有儒者風。神廟曾賜牙章,曰:『光明正大』。」

9.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之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紅樓夢》第三七回:「一時閑了,倒是於你我深有益的書看幾章是正經。」《紅樓夢》第八一回:「但是你又不是很愚夯的,明日我倒要你先講一兩章書我聽,試試你近來的功課何如,我才曉得你到怎麼個分兒上頭。」

10.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11. 姓。如漢代有章明。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