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𦢖󴴰𦢻𩪠󴴸

說 明

正  字 A03370 肉-13-17
說文釋形 「膺」《說文》作「手寫字」。
大徐本:手寫字,胸也。从肉,手寫字聲。(於陵切)
段注本:手寫字,胸也。从肉,A04745聲。(於陵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胸也。从肉,手寫字聲。楷書寫法:上半之「手寫字」撇筆拖長;「隹」之四橫筆皆接左豎,寫法參「應」字;下作「手寫字」︰中作點、挑,與「月」不同。按:本典收「手寫字」為「鷹」之異體字。
注  音 ㄧㄥ
漢語拼音 yīng
釋  義

1. 胸。《說文解字.肉部》:「𦢖(膺),胸也。」《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踴。」唐.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2. 內心。如:「義憤填膺」。《禮記.中庸》:「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新唐書.卷一○○.列傳.封倫》:「然善矯飾,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

3. 承擔、接受。《書經.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書經.君陳》:「惟予一人,膺受多福。」漢.班固〈東京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晉.潘岳〈楊荊州誄〉:「用錫土宇,膺茲顯秩。」

4. 懲治、討伐。《詩經.魯頌.閟宮》:「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5. 馬匹胸前之絡帶。通「纓」。《詩經.秦風.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鏤膺。」漢.毛亨.傳:「膺,馬帶。」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