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𡫆𢉈󳢮󳢪󳢻󳢺󳢬󳢽󳣀󳢧󳢹󳢩󳢱󳢴󳣈󳢿󳢰𤖠󳣌𤖣󳣋󳣂𤖧󳢾󳢯󳢲󳢷󳢭󳢦󳢵

說 明

異 體 字 A02478-004 广-13-16
內  容

〔關鍵文獻〕

玉篇.嗇部.手寫字字》。

廣韻.平聲.陽韻》。



#「廧」另兼正字
研訂說明
注  音 ㄑㄧㄤˊㄑㄧㄤˊ
漢語拼音 qiáng #qiáng
研 訂 者 王初慶
內  容

「廧」本為正字,不見於《說文》。《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云:「狄人伐廧咎如。」〈杜預注〉:「廧咎如,赤狄之別種。」

「廧」亦用為「牆」之異體。「牆」,《說文解字.嗇部》云:「手寫字,垣蔽也,從手寫字爿聲。」「廧」、「牆」二者本音同義異,然《玉篇.嗇部》及《廣韻.平聲.陽韻》並謂「廧」同「牆」。《隸辨.平聲.陽韻》於「手寫字」下曰:「〈曹全碑〉:『戢治手寫字屋。』按:與牆同。《書.五子之歌》:『峻宇彫牆。』《古文尚書》作『手寫字』,《詩.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釋文》云:「牆本或作手寫字。』《左傳》:『狄人伐廧咎如。』《穀梁傳》作『牆』,《漢書.鄒陽傳》:『牽帷廧之制。』《文選》作『牆』。」二字自漢以降已經混用,故「廧」又可用為「牆」之異體字。



#「廧」另兼正字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