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查詢筆畫查詢單字查詢複合查詢注音查詢漢語拼音查詢倉頡碼查詢四角號碼查詢附收字查詢
A02734
正字說明 異體字說明 附錄字說明 研訂瀏覽
 
A02734 A02734 A02734
字號 A02734 正字  - 07 - 12 
說文釋形 「皴」《說文》不錄,見於《說文》新附。
《說文》新附:,皮細起也。从皮,夋聲。(七倫切)
字樣說明

左半作「夋」:上从「允」,「厶」下作一撇、一豎折,不作一撇、一點;下「夊」,捺之起筆出頭;因為左偏旁,改捺為頓;寫法參「夋」(C01887)、「俊」字。右半之「皮」,中豎與下「又」相接。

注音 ㄘㄨㄣ
漢語拼音 cūn
釋義

1.  皮膚皸裂。大徐本說文解字.新附:「皮細起。」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詩七首之:「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皮肉死。」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肉色焦枯,皮毛裂。」

2.  皺縮。宋.張炎〈採桑子.西園冷鞦韆索詞:「雨過花近覺江南無好春。」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檢署中太湖石,高出簷際,皴皺斑駁,孔竅玲瓏,望之勢如飛動。」

3.  皮膚上聚積之泥垢或脫落之表皮。如:「一脖子」、「身子」。

4. 國畫畫法之即畫山水樹石時,表現凹凸、陰陽及線條、紋理、形態等之筆法。如:「披麻」、「荷葉」、「褶帶」、「解索」、「捲雲」等。清.徐珂稗類鈔.工藝類.周芷刻竹:「其皴法濃淡凹凸,生動渾成。」


說文解字(大徐本)
新附.皮部.卷三下.頁7.左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皮部.頁122
色部.頁523
龍龕手鑑
卷一.皮部.頁42.右
卷三.色部.頁58.左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八諄.士倫切.頁123
集韻考正
類篇
卷三下.皮部.頁106.上左
精嚴新集大藏音
卷中.皮部.頁733.下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卷八.皮部.頁48.右
正字通
卷七.皮部.午集中.頁38
字彙補
皮部.午集.頁140.上左
色部.未集.頁180.上右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四.俗語字音.頁620.左
彙音寶鑑
卷四.巾上平聲.頁323.左
卷一.君下平聲.頁19.左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卷七.皮部.頁584.右
卷七.色部.頁622.左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異體字字典》正式六版 中華民國教育部 版權所有 ©2017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All rights reserved.
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