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查詢筆畫查詢單字查詢複合查詢注音查詢漢語拼音查詢倉頡碼查詢四角號碼查詢附收字查詢
A01685
正字說明 異體字說明 研訂瀏覽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A01685
字號 A01685 正字  - 13 - 16 
說文釋形 大徐本:,把持也。从手,喿聲。(七刀切)
段注本:,把持也。从手,喿聲。(七刀切)
字樣說明 左半作「扌」,末筆斜挑;右半作「喿」:上作「品」;下「木」豎筆不鉤,左右兩筆不靠豎筆,為「木」作下偏旁寫法,寫法參「喿」(B00398)字。
注音 ㈠ㄘㄠ ㈡ㄘㄠˋ
漢語拼音 ㈠cāo ㈡cào
釋義

(一)ㄘㄠ

1.  持、拿。《說文解字.手部》:「操,把持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愛人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漢.王充《論衡.感虛》:「武王左操黃鉞,右執白旄,瞋目而麾之。」

2.  掌握。《管子.權修》:「操民之命,朝不可以無政。」《商君書.弱民》:「主變事能得齊國守安,主操權利。」

3.  駕駛。《莊子.達生》:「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楚辭. 屈原.九章.思美人》:「勒騏驥而更駕兮,造父為我操之。」

4.  從事、擔任。如:「重操舊業」。《聊齋志異.卷四.促織》:「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

5.  訓練、鍛鍊。如:「操兵演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齣:「今日江上大操,看他兵馬過處,雞犬無聲,好不肅靜。」

6.  一種經過設計,用以增強體力,促進健康之運動。如:「體操」、「早操」、「健美操」。

7.  彈奏。《左傳.成公九年》:「使與之琴,操南音。」漢.枚乘〈七發〉:「使師堂操〈暢〉,伯子牙為之歌。」

8.  琴曲。如:「文王操」、「箕子操」。《列子.湯問》:「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紅樓夢》第八七回:「又將琴譜翻出,借他猗蘭思賢兩操,合成音韻。」

9.  使用某種語言或口音說話。如:「操英語」、「操北方口音」。

10.  品格、德行。如:「節操」、「操守」。《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淮南子.主術》:「窮不易操,通不肆志。」

11.  姓。如明代有操欽。

()ㄘㄠˋ,ㄘㄠ之又音。


說文解字(大徐本)
手部.卷一二上.頁5.右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二.平聲.六豪.頁209.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去聲.頁14.左
五經文字
手部.頁8
龍龕手鏡(高麗本)
攴部.頁530
文部.頁119
龍龕手鑑
卷二.手部.頁2.左
卷二.手部.頁4.左
卷三.攴部.頁60.左
卷一.文部.頁41.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六豪.倉刀切.頁192
去聲.三十七號.七到切.頁587
集韻考正
類篇
卷一二上.手部.頁445.下右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七.略記字始.頁572(漢碑)
卷一.平聲.十三爻.頁545
字彙
卷五.手部.頁61.左
卷五.手部.頁59.左
卷五.攴部.頁74.左
卷五.支部.頁67.左
正字通
卷四.手部.卯集中.頁81
卷四.手部.卯集中.頁75
卷四.支部.卯集下.頁3
字彙補
支部.卯集.頁83.上右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手部.頁16.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兩字辨似.頁83.右
卷二.正譌.平聲.頁209.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高上平聲.頁290.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卷二.手部.頁117.右
卷二.手部.頁123.左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異體字字典》正式六版 中華民國教育部 版權所有 ©2017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All rights reserved.
引用網址